Last Updated on 2025 年 9 月 6 日 by 萊恩 Ryan
這一集在說什麼
從這本書學到什麼?
「會讀書」≠「有讀書」,真正重要的是懂得把書讀進去,並成為行動的燃料。
這集我分享了一本幫助你「讀懂一本書」的書,書名就叫做《讀懂一本書》,來自中國知識付費平台「樊登讀書」創辦人樊登的整理與實踐。
他將自己如何選書、讀書、說書的經驗,系統化整理成一本閱讀指南。
這本書不是教你看書速度變快,而是幫助你從根本學會如何提煉一本書的核心脈絡、讀出作者的思考路線,甚至進一步講給別人聽。
對我來說,這是繼《最高輸出學習法》後,另一個實戰版本的讀書思維與行動術。
樊登認為:「聰明人在哪裡畫線,就代表他在哪裡被觸動或理解。」
他整理出以下 8 種值得標記的情境,讓你不再只是亂畫重點:
- 概念界定清晰:像《反脆弱》用玻璃杯 vs 鐵球 vs 乒乓球的比喻,幫助你秒懂抽象概念。
- 問題被嚴重化:書中用數據或痛點鉤住你情緒,讓你忍不住想繼續看下去。
- 出人意料的解釋:像是戒煙書主張「不靠意志力也能輕鬆借掉」,改變你對壞習慣的認知。
- 呈現邏輯脈絡:有層次地分析問題與解法,幫你建立框架思考。
- 關鍵轉折出現:當觀點有劇烈反轉時,要特別記下來。
- 多角度驗證同一觀點:一個理論能被應用在不同情境,就值得記錄。
- 心靈衝擊的句子:那些讓你想馬上分享給朋友的段落。
- 書中趣味故事:能讓你更容易記住與說書用的情境素材。
為什麼讀這本書?
想要讀書變成有效學習,就要從「理解」出發,而不只是「蒐集知識」。
我從以前就習慣用閱讀吸收資訊,相對不太依賴影音學習。但即便讀了這麼多書,我也常常懷疑:「我真的讀懂了嗎?」
讀懂一本書給了我一套很清楚的閱讀檢查與筆記架構,讓我知道如何挑書、如何釐清一本書到底在解決什麼問題。
而讀懂一本書也提醒我:
真正高效的閱讀,不只是帶著問題解決的「目的性閱讀」,也包括探索未知領域的「自由閱讀」。兩者相輔相成,才能真正拓展我們的知識地圖。
從這本書啟發的行動建議
如果你也跟我一樣在經營內容,或者希望未來能成為講書人、寫作人,讀懂一本書這本書特別適合你。
嘗試練習以下幾件事:
- 找出你最近讀的書中,有沒有出現上述 8 類值得標記的段落。
- 嘗試對自己說出這本書的主軸:「它在解決什麼問題?」
- 刻意練習將一本書的內容轉化成短篇說書稿(也許是IG 限時、朋友聚會、或你的 podcast)
我的讀後感
讀懂一本書這本書幫我整理了許多我原本「直覺在做」的閱讀流程,轉化成明確的說書與筆記結構。原來,不是我不會讀書,而是缺乏一個可以持續優化的讀書架構。
我覺得自由閱讀,就像「地圖迷霧解鎖」,也提醒自己要保留一部分時間給不帶目的的閱讀,因為真正的驚喜,往往來自「沒想到」的那本書。
書籍資訊
萊恩日誌專屬社群與優惠連結
你的優惠不變、權益可累積;透過以下連結預訂,萊恩可能獲得少量回饋以持續產出高品質內容 🙌
行銷連結聲明:透過上述連結完成預訂,你不會多付錢;平台可能回饋我少量佣金以支持內容創作。
只工作不上班的自由生活
加入 100+ 位讀者,一起探索數位遊牧、內容創作與成長。
每週二、四寄送最新實踐故事與靈感。
免費訂閱・隨時可取消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