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上班前的關鍵1小時》|只要早上1小時,就能確實改變人生

本書原名SAVERS,中譯:拯救人生六法,包括靜心S、觀想A、觀想V、運動E、閱讀R、書寫S,只要早上1小時,就能確實改變人生。

Last Updated on 2023 年 11 月 4 日 by Ryan Chen

本書原名SAVERS,中譯:拯救人生六法,包括靜心S、觀想A、觀想V、運動E、閱讀R、書寫S,只要早上1小時,就能確實改變人生。

Unsplash

每個人都有不滿自己的時刻,但想要變好,不投入時間怎麼成?因此,找出時間,是最大挑戰。

本書作者以自身經驗,說服大家,「早晨」,尤其是剛起床的1小時,若能善加利用,提升自我絕對有感。

那麼早晨又該做什麼事?他整理:靜心S、觀想A、觀想V、運動E、閱讀R、書寫S,6種活動,完整做完約1小時,如果真的沒時間,那麼先從6分鐘開始嘗試也可以。

以下簡單介紹如何施行早起與這6種活動,並加上實測結果。


第1步:早起

早起,聽起來很痛苦,對吧。

可以向自己承諾,從過往平均起床時間,提前1小時;或者像作者一樣,選在每天5點起床。

作者親測,不論前一天多晚睡,睡前告訴自己:「早上醒來我會精神抖擻,感謝自己給了5(4.6.7)個小時的睡眠,5小時我就充分休息,我很感激。」只要有意識決定自己得到好品質的睡眠,就能充滿活力。

  • 我的例子:先前我都是8點起床,1點前後入睡;為了實驗,我改為7點起床,11–12點入睡,確保充分睡眠。

第2步:靜心

靜心,也可以說是靜默、冥想、坐禪、打坐、正念,無論怎麼說,作為早上起床後的第一件事,靜心無疑是非常合適的。

從床鋪離開,至少也要坐起來。雙眼半瞇半閉,盤腿坐直,背後可以靠著枕頭,兩手交疊放在小腹,意識專注在呼吸上。

呼、吸、停各3秒,腦海盡量無思無想,即使有念頭就讓它流過去。時間1分鐘、10分鐘都可以,但小心不要睡著了!

  • 我的例子:睡覺時我會帶著小米手環,有一項功能「呼吸」輔助我開始冥想,設定5分鐘跟隨手環震動頻率一呼一吸。如果覺得精神不濟,我會再做一次。

第3步:肯定

肯定,就是幫自己打氣,鼓勵自己,將腦海中渴望的自己說出口。

日劇中不是常常見到角色在刷牙時對著鏡子跟自己說話嗎?多半是「你行的!」「你可以的!」這就是肯定。

先想想自己真的想要什麼?為什麼想要?然後下定決心,會變成那個樣子,想想該做什麼才會實現?

作者因為短期記憶很差,他擬了一段自我肯定:我要拋棄記性很差的信念,我的記憶力可以改善,從現在起,我相信我有超強記憶力,而且越來越好。

短期專注在一個目標,可以不斷更新自我肯定的內容。

  • 我的例子:靜心結束後,通常我的精神已經恢復了,我會拉開窗簾,並對著自己說:「很棒!你起床了!」「今天會很好的。」

第4步:觀想

觀想,又稱內觀,意思就是有創造力的想像,或是內心的演練。

許多運動員都有類似習慣,想像自己跨欄、跳水的每一步驟,結果也真如他們所願。

這也是《秘密》一書所強調的「吸引力法則」,向宇宙許願,必須具體、確實,然後宇宙就會實現。

製作一面「願景板」會更有幫助。你想要的事情、想實現的理想,都可以寫下來,甚至是做成海報,每天用力地將它刻進腦海裡。

  • 我的例子:過去我會在書桌放一張白紙,寫著:我要上第一志願!現在不這麼做了,我總是先想著今天的安排,並想像自己一一實現它,更遠的目標有待重新設定。

第5步:運動

運動,只要10分鐘,就能喚醒活力。甚至真的很忙很忙,讓自己墊起腳尖,雙手向上向下伸展也很棒。

許多人喜歡瑜珈,這很棒。或者是早晨重訓?晨跑?都可以。

一大早通常是空腹,我個人不建議做太劇烈運動,免得精力劇烈消耗。

  • 我的例子:我使用Keep App,通常是冥想完就下床攤開瑜珈墊,做一組Keep「晨間喚醒」的伸展運動。時間較多的時候,我還會點開YouTube做「瘦腹操」,同樣10分鐘。目前還在考慮是否要早上就前往家中附近的健身房,不過這要再早起至少30分鐘。

第6步:閱讀

很久沒看書了吧?我也是。

閱讀,不管是紙本書還是電子書,的的確確是系統性吸收某一項知識的最佳途徑。

平均每個月我的書架上多了2本新書,曾經我每天就看1本,現在嘛,爭奪注意力的東西太多了。

固定挪出時間給閱讀,1週至少就能看完1本200頁的書籍,1年可就是50本呢。

  • 我的例子:除了書籍外,我還讀語言雜誌,行有餘力會在時間看外文新聞,培養自己固定看外文的習慣,免得過去花了大把時間學的外文忘光光。

第7步:書寫Scribing

書寫,作者不用 “writing” 代表是為了湊齊 “SAVERS” 的 “S”。

不一定是寫小說、散文、詩作,寫日記就很好。尤其是日記真的會記錄當天所感,事後回顧往往會驚訝當下有這麼多深刻的體驗。

當然,若是有書寫習慣,日積月累也能成就大作。作家村上春書就是每天固定寫書,才會保持穩定產量。

  • 我的例子:我從過去「每天十分鐘」以來,習慣晚上寫作,因此我挪到睡前才做這件事。正在進行的包括1週2回的電子信、塵封已久的部落格。

6件事時間分配

作者分配如下:

靜心5分鐘

肯定5分鐘

觀想5分鐘

運動20分鐘

閱讀20分鐘

書寫5分鐘

  • 我的例子:

靜心5–10分鐘

肯定3分鐘

運動10–20分鐘

觀想3分鐘

閱讀25分鐘

書寫25分鐘(晚上)

為了保證早起不貪睡,或是預留貪睡時間,通常我會選擇比預定時間早10分鐘的鬧鐘,然後緩緩坐起來,開始靜心冥想,結束後和自己打氣幾句,接著翻身下床做運動,這樣剛好30分鐘左右。

接著刷牙洗臉,一邊回到書桌上想著自己今天的安排,想想有沒有什麼疏漏,就可以攤開書和雜誌,時間也約30分鐘。就能準備出門上班。


我的見證

從11/15開始,我設定好了這些目標,並納入我的每天行程。過了2週,也就是11/30,當天早晨我在06:30自動醒來,並且沒有感覺昏昏欲睡,我震驚了?難道身體已經記住我的新生理時鐘?

實行2週,我選擇假日回歸過去作息,並未按照早起1小時行動(顯而易見,週末2天的自我感覺不如平日充實)。似乎不影響我的身體習慣新作息。

另外一些我關注的地方,像是體重、書籍、線上課程等。

體重沒有顯著變化,不過我有感精神變好,還是會持續做下去,並研究設定健身菜單和飲食習慣。

書籍則是看的速度增快很多,包括手上這本《上班前的關鍵1小時》、《原子習慣》等。

沉寂已久的線上課程進度飛快,確實按照進度完成,完課再新開一篇分享。

賴床、貪睡等現象我還是有發生,但我不會太苛責自己,就是適當縮減活動的時間,包括運動、閱讀,盡量讓自己還是按步驟完成,而且提醒自己當晚要儘早休息。

總而言之,我真確感覺到有進步、有提升,而且不是自我安慰的假象,作息規律以後,整體心態也不再那麼焦躁不安,離職的念頭都少了許多(笑)。

分享給你!

Ryan Chen
Ryan Chen

嗨,我是萊恩日誌的Ryan。

我先是愛書人,後是媒體人,立志當個只工作不上班的自由人。我喜歡將閱讀的收穫寫下來,分享給你,增加好人與好事相遇的機會。

好奇想提問,或是邀約合作,歡迎來聊:[email protected]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