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刻意練習》|新手如何變高手?不靠一萬個小時也能默默變強的秘密

Last Updated on 2023 年 11 月 4 日 by 萊恩 Ryan

安德森・艾瑞克森:「刻意練習」的目標,並不是「發掘」潛能,而是「打造」潛能,讓以前不可能的事情變得可能。

015《刻意練習》

喜歡這篇文章的話,請用力拍手👏或追蹤IG看圖文&關注FB粉絲專頁

為何挑這本書

如何讓學習更有效,一直是我很關心的主題。最近與學姊聊天,我們互相感嘆的是:明明都是學霸,為什麼出社會工作好像我們的努力卻沒有那麼有價值了?

一方面,各產業有不同的衡量薪資天花板;另方面,也可以說我們以前學的是通識,工作後的實務端看每個人的學習能力。

「刻意練習」就是廣受認可的學習法之一,在職場、校園都得到廣泛應用。然而光是練習還不夠,許多新手經常陷入「努力就有收穫」的幻想,怎麼做才能正確刻意練習?

簡要重點

刻意練習5大原則,從新手到高手的必經之路

「天才與庸才之間的差別不在基因、不在天分,而在刻意練習!」艾瑞克森在《刻意練習》前言開宗明義點出。根據他30年的研究發現,不管哪一領域的「天才」令世人驚豔,他們的發跡成長史完全可以提煉為「刻意練習」的結晶。

刻意練習的實踐原則只有5條:準備好所需的一切資訊、判斷問題出在哪裡、反覆驗證問題並自我測試、尋求外界對問題的回饋、維持高度專注。

1.準備好所需的一切資訊

這意味著,新手想培養的技能必須已經成熟,有一定數量的典範可供模仿,傑出者的表現水準和新手有極大差距。

也就是說,這個領域的專家知道該如何做,並已建立卓有成效的訓練方法,能為後續「回饋」的原則提供幫助。

2.判斷問題出在哪裡

艾瑞克森強調,學習不是「挖掘」潛力,而是「開發」。因此,刻意練習若要奏效,就要將問題拆解成更小單位,一一擊破。改變練習時的心態,從「被動」面對問題,改為「主動」解決問題,才能達到「刻意練習」的效果。

3.反覆驗證問題並自我測試

每一項更小單位的問題都深入剖析,注意過程中需要加強的部分。這個階段已經逐漸擺脫初學者階段,進入「知道有錯、但不知道錯在哪裡」的「熟手」。驗證的目的就是察覺需要自我糾正之處、移除任何會對刻意練習造成障礙的事情,通過反覆練習,累積到熟練的程度。

4.尋求外界對問題的回饋

只是機械式地重複做,將毫無幫助。《原子習慣》一書提到,每天都進步的威力,是透過「重複」發現自己的弱點,並聚焦加強改善,直到找出最佳策略。

因此,最好找到該領域的「高手」,也就是教練或專家,有效檢視自己練習的狀態,並給予即時回饋。若是沒有老師,「模仿」亦能達到一定程度的回饋效果。藉由自我揣摩與典範間的差異,尋求回饋並改善。簡言之,就是「當自己的老師」。

5.維持高度專注

艾瑞克森提到,刻意練習必須投入百分之百的「專注」。

這是「一萬小時法則」的漏洞,多數人理解為等價交換:只要付出一萬小時,就會成為專家。事實上,這兩者並不等價,投入練習的時間必須先重「質」,再重「量」。要盡可能排除一切導致分心的事,才能每次提升一點點,獲得刻意練習的複利效果。

行動啟示

刻意練習的心態告訴我們:任何人都能成為天才,只要用對方法。如果陷入瓶頸,並不是因為沒有天份,而是練習的方式錯了。只要了解這一點,刻意練習就是按照自己的選擇,掌控個人命運與打造潛能的最佳解方。

「刻意練習」的目標,並不是「發掘」潛能,而是「打造」潛能,讓以前不可能的事情變得可能。

記者私房話

我很喜歡馬雲說的許多話,常常都是人生金句,以下這句是我在一名保險業務經理的課程學到的,我覺得特別適合刻意練習:

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曾用專家、行家、贏家來形容成功的要訣:「複雜的事情簡單做,你就是專家;簡單的事情重複做,你就是行家;重複的事情用心做,你就是贏家。」

事實上,這3句話同樣蘊含了刻意練習的道理,將新手如何變成高手的過程說得清晰易懂。

書籍資訊

書名:《刻意練習:原創者全面解析,比天賦更關鍵的學習法》

作者: 安德斯‧艾瑞克森(Anders Ericsson)、羅伯特‧普爾(Robert Pool),譯者:陳繪茹

出版社:方智

透過 電子書 閱讀。

推廣連結:

喜歡這篇文章的話,請用力拍手👏或追蹤IG看圖文&關注FB粉絲專頁

萊恩 Ryan
萊恩 Ryan

嗨,我是萊恩日誌的萊恩 Ryan。

我先是愛書人,後是媒體人,立志當個只工作不上班的自由人。我喜歡將閱讀的收穫寫下來,分享給你,增加好人與好事相遇的機會。

好奇想提問,或是邀約合作,歡迎來聊:[email protected]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