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除了死,都只是擦傷》|第一名和第二名差很遠,狂熱才能成為第一!

Last Updated on 2023 年 11 月 4 日 by Ryan Chen

箕輪厚介:努力比不上狂熱,在 狂熱面前,戰略與知識都相形失色。

052《除了死,都只是擦傷》

喜歡這篇文章的話,請追蹤IG看圖文&關注FB粉絲專頁~

為何挑這本書

本來沒注意到,瀏覽Hyread圖書館是被封面吸引,大字流的封面設計還是很醒目,結果發現是編輯寫的書,立刻借來看。

不過看完後,日本出版社特有的那種鬆散行文再次出現,原來這樣就寫完一本書了?

很符合作者的理念:多做、做到量彌補質的差距。

簡要重點

編輯是最適合培養現在必備技能的職缺。

編輯是最強職缺的理由有三:

編輯可以盡情引用才能雞尾酒。

和怪咖、天才天天碰面,養成戰友關係,而且一起做書,吸收對方才能,從書本中獲益最多的絕對是編輯。

編輯有能力創造故事。

賦予不同的故事,在編故事的能力讓商品除了機能和價格,更打動人心。

編輯工作能培養出洞察人心的能力。

切身體會人的種種情緒,才可能叫好叫座,所以洞察對每一類群體的角色、喜好、感受,是編輯的才能。

行動啟示

做好本業,再利用閒暇時間努力做副業賺錢。請試著憑自己的手腳、頭腦、名聲賺錢吧。

作者是一名半路出家的編輯,卻接連做了好幾本暢銷書,多產的時候,甚至每個月出一本書。

耳聞過出版業的人,都知道這是多麽不可思議的事情。

一本書從企劃到撰稿,還要成書到通路,半年是正常期限,3個月已經是很快了。

一個月?一個月能做什麼?

這是作者,以量堆出質量的手法。

身為一名編輯,他出版本書為的是宣揚自己的理念,引用日本佛寺的名言:除了死,都只是擦傷。

以此為核心,他創立網路沙龍,吸引認同他理念的年輕人付費加入,並提供有趣的工作。

說是有趣,還不如說是這些年輕人以玩的心態來做事,卻大受歡迎。

這種「付費工作」的模式,正是作者打造出來,他也認同知識型工作者一定會走向類似模式。

也就是「個人品牌」,說的極端一點甚至有點像宗教化的組織。

為此,他非常喜歡當上班族,但勤於做顧問副業。他斬釘截鐵說,「我是不會辭職的」,甚至說「要我付錢給公司都沒問題,我對公司只有感謝而已。很難想像,為什麼有員工抱怨自己的公司。」

他以為,在公司賺的不是錢,而是個人這個「品牌」。

因為本業做得很好,才從副業賺取高昂收入。

記者私房話

因為作者是相近行業的工作,我特別留意有沒有可以仿效的地方。

老實說,不太容易,有些章節我甚至會皺起眉頭。

作者是個很敢衝的人,用浪漫的話說是「他積極擁抱失敗」,難聽點說是「厚臉皮到了極點。」

推出突擊企劃、事先完全不溝通,給同業造成困擾,最後大賣;出版有爭議作者的書,出書當天作者被關,向上司唬爛這是行銷策略,書還是大賣;先斬後奏,接了許多副業,才和公司確認⋯⋯

本書實際上也是類似的產物,宣揚自己理念的作品。

雖然不至於粗製濫造,也有羨慕的地方,一時卻難以作聲。

建立個人品牌、專注本業、經營與專業有關的副業,大致上就是這樣的做法。

《寫作,是最好的自我投資》|想擺脫平庸、打造個人品牌?從寫作開始
陳立飛(Spenser)說:「寫作讓我擺脫了膚淺。」

也許我已經被規訓的太厲害了,都內化成自己的條條框框,如果你看完有不同觀點,歡迎討論!

書籍資訊

書名:《除了死,都只是擦傷:一個狂熱編輯的革命工作哲學》(死ぬこと以外かすり傷)

作者:箕輪厚介,譯者:葉廷昭

出版社:方智

透過 電子書 閱讀。

推廣連結:

喜歡這篇文章的話,請追蹤IG看圖文&關注FB粉絲專頁~

Ryan Chen
Ryan Chen

嗨,我是萊恩日誌的Ryan。

我先是愛書人,後是媒體人,立志當個只工作不上班的自由人。我喜歡將閱讀的收穫寫下來,分享給你,增加好人與好事相遇的機會。

好奇想提問,或是邀約合作,歡迎來聊:[email protected]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